查看原文
其他

在文字游戏中“玩耍”

陈伟雄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多边外交有许多可以玩耍的平台,其中玩“文字游戏”便是最逗人的,也是最烦人的。

我在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期间,几乎天天都需要参加磋商安理会的各类决议草案、主席声明稿和其他文件。外交无小事,每次我都是“奉命”与其他国家的同行玩几把“文字游戏”,乐此不疲,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甜酸苦辣。

新瓶装旧酒

1991年9月,地处中美洲的海地发生了军事政变,海地武装部队总司令塞德拉斯夺取了政权,并将海地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阿里斯蒂德逐出境外,使他流落他乡,寄身美国。海地的局势也随之恶化,大批难民冒险乘船,外逃至美国。

美国对于后院起火甚为担心,遂通过其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推动安理会于1993年通过了一项决议,授权向海地派遣维和行动,这项行动取名为“联合国海地特派团”。

美国政府办事素来奉行“双重标准”,只顾后院“瓦上霜”,不管他人“门前雪”。对于这种做法,俄罗斯和我国等一些国家是有意见的。在安理会审议这项维和行动时,这些国家都表示有一定的困难,其中俄罗斯和我国还分别对决议投了弃权票。

后来,美国为了确保该项维和行动继续进行下去,被迫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即每次都设法为这项行动改取一个新的名称。结果,联合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先后换过如下名称:联合国海地特派团(联海特派团)、联合国海地支助团(联海支助团)、联合国海地过渡时期特派团(联海过渡团),其中有一次还闹出过笑话。

2005年,维和部队进驻海地来首次人员损失,两人身亡。(图为)一名阿根廷维和士兵在一个检查站搜查两名海地人。

如美国人在1997年11月建议将该项维和行动改称为“联合国海地民警特派团”(联海民警团),谁知这个名称的缩略语MIPONUH,据说在海地是一句骂人的话,这恐怕是美国人始料未及的。

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处方”后来也被欧洲的盟友“克隆”了过去。如为了缓和波黑三个民族的不满情绪,欧洲国家便要求将联合国授权在波黑设立的多国部队两次改名,从原来的“多国稳定部队”(SFOR)摇身变成了“多国执行部队”(IFOR)。名称虽然改了,但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队伍还是那支队伍。

公说公有理

在多边领域磋商文件其实是一次多人参与的国际游戏。由于各国代表立场不同、关切不同、要求不同、水平不同、理解不同、性格不同、语言不同,玩这种游戏时是非常费时费力的。许多时候,磋商一项巴掌大的声明稿就犹如一场“上甘岭战役”,各方寸土必争,围绕一个小字眼争得面红耳赤。

有一次,我参加安理会一项决议草案的专家磋商。这项决议草案是谴责当时某个法语非洲国家的叛军违反《和平协议》,对平民百姓实施了一系列的暴行,大家都希望在其中的一段话中加入强烈要求当事方遵守《和平协议》的内容。

按照中文的习惯,“敦促”(Urge)这个严厉措词是非常合适的,因此,我要求使用这个措词。但英国代表却认为,在英语词汇中,使用“Call on”(呼吁)比“敦促”更严厉,希望采用“呼吁”的说法。而美国代表则认为,在美式英语中,“demand”(要求)就是一个严厉的措词,用在彼处是最合适不过了。法国和俄罗斯又根据各自的理解,提出了不同的措词。结果,直到日落西山,大家还在争论,最后决定分别连夜请示各自首都,由他们定夺。

还有一次是在联合国大会讨论财政预算问题的场合。当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们对联合国财政预算报告中未能增加对发展领域的投入表示不满。在讨论联大决议草案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不赞成案文含有肯定这个报告的措词,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则急于通过这项决议草案。

于是,大家就什么字眼带有“肯定”意思,什么措辞只有“中性”解释等展开了大辩论。有雄辩的、有狡辩的、有申辩的,你来我往地拉了半天锯。发展中国家甚至对案文中有一句提到“注意到这个财政预算报告”的说法亦不放过。本来“注意到”这个措词的英语既可以用“Take note of”,也可以用“Note”,但发展中国家就是不轻易放行。一些阿拉伯国家的代表指出,“Take note of”的说法在阿拉伯语中仍然带有“肯定”的意思,只能同意采用“Note”。

在场的西方国家代表没有几个懂得阿拉伯语的,面对人多势众的发展中国家代表,最后只好夹着尾巴,败下阵来。

还有一次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专家磋商一项决议草案。当时,大家对于用什么措词才能恰如其分地评价以俄罗斯为领导的独联体维和部队的作用非常在意。

在磋商中还较起了真儿。俄罗斯的代表坚持要用“赞赏”(Appreciate),而美、英、法三国则各有考虑,提出了其他“同义词”,例如改用“肯定”(Recognize)或“满意地注意到”(Note with satisfaction)等。

美、英、法三国专家分别旁征博引、你唱我和,设法自圆其说、绕来绕去,连我这个深受“中庸之道”影响的专家到最后都被他们绕糊涂了。我当时甚至觉得要论积极评论的程度,“赞赏”这个词是最不合适的,其他任何一个词似乎都要比“赞赏”这个词积极得多!

现在回想起来,在我国春节晚会上,有一个名叫“卖拐”的小品深受观众喜欢。其实,小品中卖方使用的小伎俩在国际大场面上早已司空见惯。在谈判桌上,谁的脑袋缺一根弦,谁就会中人圈套。

由于起草安理会决议草案或主席声明稿大都需要参照以前已获通过的文本措词,有时甚至只需要照葫芦画瓢,因此,大家每次都非常重视文件的“调门”。有了前面文件的“第一胎”,后面需要“多胎生产”的文件就自然顺利多了。难怪每个国家的大使和专家在玩此类文字游戏中,都会争个你死我活。他们常常六亲不认,也不理会所谓“战略伙伴”,只认本国政府的最高指示。

后来,我通过“吾日三省吾身”,发现外交官要玩文字游戏,就必须具有“综合素质”。套用一部走红武侠电影的一句名言:用词的最高境界是不查辞典。心里有“词”,才能嘴上有词。外交官犹如人在“江湖”单靠一本辞典在手,恐怕难走遍天下!

-end-

文章来源 | 《耍一把外交》

作者 | 陈伟雄

图片 | 网络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